習近平主席訪問韓國,帶來了世界輿論對中韓關係及中國與周邊國家關係的普遍審視。而且只要談中國的周邊外交,人們很容易會想到一個國家,它就是美國。
  美國的亞太再平衡戰略就是要平衡中國崛起的影響,中美的戰略緊張似有上升之勢。但中美又非零和的大國關係,中美現在都提“新型大國關係”,儘管兩國對這個概念的理解有多少是相同的目前尚不清楚。
  中國周邊國家都處在中美關係大格局的影響之下,這些國家從這一格局中獲得利益還是蒙受損失,取決於中美競爭的性質以及這些國家“搞平衡”的能力。現在看來,韓國這方面做得相當成功。
  美國是韓國的盟國,中國是韓國的最大貿易伙伴,韓國的軍事安全和經濟發展分別對美和對華產生了“依賴”。由於是近鄰,加上有嚴峻的半島問題長期存在,中韓之間潛在和臨時性爭議並不少,如果中韓在其中某個議題上採取衝動的態度,就可能將兩國關係帶入國際政治常見的巨大不確定性中。
  然而理性在中韓之間長期占了上風。韓國在韓美同盟及朝韓對立的夾縫中發展了規模驚人且極具成效的對華關係。受益的不斷積累大概促成了韓國在中美之間扮演緩衝角色的信心,一年一年走下來,與政治上完全倒向美國的日本相比,韓國明顯收穫了更多戰略利益。
  日本同中國的現實衝突並不特別,中日對立的根本原因在於日本對中國崛起採取了敵視態度,它是借助美國力量、聯合少數亞洲國家遏制中國的積極活動者。然而中美關係並沒日本所希望的那麼糟,日本死心塌地倒向美國既讓華盛頓高興,但它的過分殷勤和要求又讓美國為難。美國沒有同中國撕破臉皮的打算,但日本自己蹦跳著要與中國為敵。它因此受到中國的集中回擊,美國對它的支援將是有限的。
  在中美維持既競爭又合作複雜關係的時候,亞洲國家在安全上完全倒向美國是愚蠢的。只要美國不下決心親自上陣同中國戰略對撞,那些國家將作繭自縛。以為美國會衝到中國與它們之間的前哨位置為它們撐腰,這是非常幼稚的幻想。
  周邊國家需要有“經略中國崛起”的能力,中國並無主導亞洲的野心,也不排斥美國力量在亞洲繼續存在,中國崛起的溫和性質十分明顯。與中國有領土紛爭的國家應把問題局限在領土紛爭範圍內,不應把它們在戰略上無限升級,走向與中國的全面對抗。隨著中國越來越強大,選擇主動撞擊中國一定是戰略自毀。
  中國本身已經並繼續在同周邊國家分享發展紅利,經略好中國崛起,周邊國家還能從美國等其他大國的方向獲得更多註意力和經濟好處。只要中美是緩和的,兩國就不會過度反感亞洲國家的平衡術,中美大格局中就會充滿中小國家的機會。“兩大之間難為小”不是一個僵死的公式。
  亞太戰略結構尚不穩定,它是大小國家錯綜交織的互動集合體。各國的國家利益充滿了臨時性誘惑,但為這個大格局貢獻團結和緩衝的國家,其戰略結局一定會好於在其中製造分裂和緊張的國家。“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這個道理同樣適用於以國家為單位的亞太大社會。▲
(編輯:SN090)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s57pssyj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